Posts

面瘫了怎么办?中医有妙招!How to help with Facial Paralysis

Image
Hi,我是一名中医师,陈佩晶医师——陈医师。 又来分享医学常识+恐吓大家啦! 青壮年最容易面瘫?! 基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、情绪及工作压力等,“中风”案例愈加普遍及年轻化,然而“面瘫”更多出现于青壮年龄人群,即20-40岁为主。 什么是面瘫? 面瘫俗称"歪嘴巴",医学上叫"面神经麻痹"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:早上刷牙时发现水从嘴角漏出来、照镜子发现半边脸不会动、眼睛闭不上、微笑时嘴角歪斜、吃饭时食物总卡在脸颊一侧等。 这种病不分年龄,主要诱因为高强度压力、受凉(尤其冷风直吹)、熬夜及病毒感染等。 想想看,这些诱因是不是很贴近于现代人群?! 小中风=面瘫? 切记!切记!面瘫不是小中风! 面瘫分为 半侧脸面部肌肉瘫痪 和 1/4面部肌肉瘫痪(下半面肌肉瘫痪,额部肌肉正常即可抬眉)。 其中,半侧脸面部肌肉瘫痪(医名为周围性面瘫)较容易恢复正常,积极治疗处理,可在1-3月内康复。 而 1/4面部肌肉瘫痪(医名为中枢性面瘫)与中枢神经受损有关,恢复较差,甚者伴随肢体瘫痪、语言障碍等。 小中风,则是脑血管出现短暂问题,可出现面瘫+肢体乏力表现,过1-2天可缓解。但一定不能掉以轻心!!!因为可能真正的“中风”就要来临了!尤其是当自己或他人发现有面部、眼或嘴歪斜、肢体乏力等,但出现一阵子就恢复正常,进而不予以重视,往往容易进展成“中风”事件。 由此可见,无论是中枢性、周围性面瘫或小中风,第一时间就医,必要时做一个脑部CT。 中医怎么看面瘫? 面瘫的病机主要如冷风吹袭日久,经络受阻,气血运行不畅,面部受凉后经络"堵车"了;或因压力、消耗过度,好比电线过度使用、老化,一不小心短路,使得面部神经得不到滋养。 疗法+康复 针灸+中药 中药用以补充机体能量,使得气血运行顺畅,加强脑部及面神经供血,同时去除体内多余风、寒、热、瘀等问题 针灸直接导引气血涌至头面部,加快修复及加强肌肉活跃性 黄金期 病发后应尽早就医,3-6月内为黄金期!恢复良好者可在3月内完全恢复正常状态。超过1年则恢复渺茫。 自我训练 对着镜子练习:抬眉毛、鼓腮帮、吹口哨、微笑 增加咀嚼动作:嚼口香糖 实际案例 初诊:24Apr2025       末诊照片摄于:3Jul2025 12Apr经友人提醒发现嘴角歪斜,后至西医就诊,已服稀血药及降压药。 24Apr就诊时,嘴角歪...

面颊疼痛是脱臼?!对证下针,针到病除!Cheek pain is dislocation? ! Right treatment is the best solution!

Image
  Hi ,我是一名中医师,陈佩晶医师 - 陈医师 近日有一位男性患者 C 先生因右颊疼痛、紧绷不适就诊。 细问病情,原来 C 先生右颊疼痛已经 2 周,原咬合或张口就疼痛,经过他处中医师治疗后,疼痛稍微减轻,用力咬合或张口幅度较大仍见疼痛。 经过望闻问切,诊断其为颞下颌关节炎,简单地描述就是咬合肌发炎,治疗方案包括针灸及中药。 然而, C 先生听到针灸面露难色,我以为 C 先生是害怕针灸,便安慰道:“我们先试几针,如果实在害怕,我们才停止针灸治疗”。 C 先生立马解释,他这 2 周在他处治疗了 6 次(一周 3 次),对针灸有点阴影,还吃了 2 周中药,没什么好转。 我便劝解并保证先在主要穴位下针,尤其右颊处数根就行,中药也可只配 4 日量,后续可看病情变化如何再复诊。 C 先生一脸惊讶道:“要扎针在脸颊上?”,听到这句话轮到我惊讶了,反问之前都是针灸在什么部位。 原来 C 先生之前每次治疗都是针灸、刮痧和拔罐三件套,都集中在耳后、右颈部而已。 虽然,我对这番操作有点疑惑,一方面是治疗部位,另一方面是 6 次的刮痧和拔罐。 秉持着专业素养,我并未予任何评价,直接劝 C 先生尝试针灸,因为不同医师的治疗方案及手法皆不同,若不适应则会马上中止该治疗。 当 C 先生侧躺于治疗床并准备好进行治疗后,我首先在 C 先生的左手虎口扎针并让其活动面颊及咬合,查看是否疼痛、紧绷感有所缓解。 C 先生惊喜地表示疼痛的确神奇地减少了很多。看 C 先生对针灸治疗更放心及充满信任后,我继续在其右颊及风池等穴位下针,每次都确保 C 先生可以接受针刺刺激方继续下针。 完成整个针灸治疗后, C 先生明显感觉右颊疼痛缓解甚多,我嘱咐 C 先生将 4 天的中药服完,若尚余紧扯不适感再复诊,若已痊愈则短期忌辛辣即可。 隔日,收到 C 先生的短信述右颊疼痛、紧绷感已明显缓解,只余 10% ,相信服完中药就会痊愈,他感到非常高兴,并表示自己在他处花了 2 周 RM1000 多都还没解决的问题,竟然在这里花了 2 天 RM100 多就几乎痊愈。 我打趣地跟客服说我帮 C 先生省了好多钱,内心对此感到非常欣慰。   这案例让我想起了几年前也遇过另一起面颊疼痛就诊的 X 女士。 X 女士因面颊疼痛到自称是中医也是 Chiro 的治疗师就诊,诊断 X 女士关节脱臼了,治疗费一次 RM200 多...

Covid-19 疫苗副作用--喘!气喘气短,走不了远路?!

Image
Hi,我是一名中医师,陈佩晶医师-陈医师 新冠肺炎自2019年末爆发,2020至今已2年,大部分马来西亚人民也从一开始的怀疑,到后来没有其他方法而接受安排陆续接种疫苗,我本人也已注射了一支booster。 所幸我注射第一、二支Pfizer疫苗只有手臂酸胀的情况,并没有其他明显不适。第三支则见夜晚突然发热,服用自备的中药(银翘片,很常见的一种中成药,发热气、咽痛、热病可考虑使用,建议询问医师意见后方服用哦)后,次日热退,但全身肌肉、骨骼酸痛,有点疲惫感 但还是可以继续上班,应该是体质还不错,哈哈。 相信大部分人接种疫苗后的反应与我相差不远,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幸运,因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副反应的人群真的不要太多。 郑先生年约70,首次见他,他需扶拐步行,没走两步就可听见他呼啦啦地喘气声。 他原每日可散步、走山半至1小时,但注射第一根疫苗后突发喘、呼吸困难等不适而入院治疗。住院约2周,郑先生依旧气喘、气短严重,医生依旧让他出院,说回家休息就会好了。相信当时郑先生与其家属头上都冒出许多问号。一周后,他的情况完全没有缓解,于是便寻求中医的帮助与治疗。渐渐地,他可以自己行走,不能说恢复健步如飞,但他可从原本的两步路到过后的两三家店铺距离才见喘,已经是进步神速。当然,郑先生并没有十分开心,毕竟以前的他可谓之“十分健康”。期间,郑先生照了胸部X-ray:双肺纹理增粗、大片模糊影、密度不同等。肺炎仍在发作,所以郑先生会有“吸气不达底”而见喘的表现。距今郑先生已以中医调理3月,步行急或活动快还见喘,但说话已经比我还洪亮,而且可以连续述说的“故事”也挺长的,哈哈。当然,也趁此机会,好好让他调补调补,养养身。 冯女士,年约30,年轻但不力壮,原不明显但接种疫苗后,静处亦会突发呼吸苦难需要持续深呼吸一会儿方缓解,若戴口罩或活动后更加明显。年纪尚轻的她为此感到非常焦虑。以前的她,可以跑步,现在却走路都会喘。因为疫情和距离的关系,我们都是进行“线上看诊”(video call),服药调理1月余,气喘由一日发作数次,到一周发作1-2次。除此,她那容易紧张和焦虑的个性、痛经,在服药期间也有所改善。近期她因注射booster,又来复诊了,线上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“医师,我又来啦”,真可爱。 以两病例作为分享并不是恐吓或阻止大家接种疫苗,而是让大家多注意自己的变化,若有需要及时调理。疫苗的确是现在公...

Covid-19 疫苗副作用--头晕呕吐?!

Hi,我是一名中医师,陈佩晶医师-陈医师 22/1/2022,刚到前台转交病单时,刚巧看到周奶奶在门口准备进来,我马上迎上去,因为我真的很想知道她今天的情况如何。一打开门我就立马用福建话问了:“周xx,你今日安抓(怎样),还晕没?”,她笑着说:“感恩感恩,感恩陈医师,好很多了,没有吐,这两天也没有什么晕了”。那时的我,松了一口气,真的替她感到高兴,回应道:“不敢当不敢当,应该的”,然后便依着SOP,领她进诊室。 5天前,17/1/2022,周奶奶与其家人9am多即在医馆门口等候,因为她们并不知道需要提早预约,所以我们也对她们的突然到访感到惊讶,毕竟我们9.30am开始就有一系列的预约患者。然而从Perak远道而来的她们,加上周奶奶在注射第三支疫苗后已经头晕呕吐一周,自服从药房购买的西药亦无效。年近80的周奶奶真的非常难受,头晕作呕已经严重影响她的生活日常。见此情况,我们也赶紧安排让她看诊。 周奶奶主诉眩晕重,时时作呕,甚时即吐,说话都有气无力。睡眠不佳,难入睡,项肩紧,恶心不欲食,耳痛,所幸没有头痛、耳鸣。平时都在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,但一量血压竟然高达189/87mmHg。我快速开方,以“半夏白术天麻汤”-平肝止晕为主,养胃止吐为辅,先让周奶奶喝一轮药(药粉冲水温服)。一般我习惯让病人先针灸再刮痧、拔罐,一方面刮痧、拔罐比较放松,有先苦后甜之意;另一方面是避免皮肤沾油进行针灸不方便。但周奶奶的情况,需要俯卧(趴着)针刺后面,为了避免加重恶心,所以先为其进行刮痧、拔罐。治疗时,定时关心周奶奶的情况,药效也逐渐反应,周奶奶觉得情况较舒缓,头晕和恶心减少了,再让其俯卧。确定周奶奶俯卧时没有恶心欲吐,立即为她进行针刺治疗,主要为止晕、松肩颈。 针刺治疗结束,周奶奶坐起来不久,就呕吐了。她非常难过地说:“为什么我还是头晕、呕吐,这么老了还这么不舒服,我真的......”,说实话我听了也非常伤心,毕竟呕吐真的很难受,更何况已经受苦一周的她。我安慰了几句,再次让她服药,并解释可能是因为趴得太久复感不舒服,毕竟一开始服药与治疗时情况是明显缓解的,再用点时间情况很快会变好的。 周奶奶休息一会儿后,再慢慢走出去。我也向其家人解释了病情,交代用药时间与注意事项。因为周奶奶暂时会居住在KL,所以我只开了5日药量,让其复诊,有事电联。 次日18/1/2022 一早,客服就接到周奶奶儿子...

医路所见---马来西亚之 真vs假 / 老vs少 中医

中医,在马来西亚属于缓慢发展中的医疗行业。是的,虽然华裔祖先及中华文化已在此扎根日久,但中医的发展在本国还是受到部分限制及进展缓慢。所幸2021年起,卫生部终于开始落实并推行中医执业者的注册手续,审核及认证合格中医者。另补充:卫生部-传统与辅助医学部规定,不可称中医医者为“医生”,以区别中与西医医者,一般可称之为“医师”。 至于真vs假中医,在我学医及执业的这数年里,也听过不同类型的马来西亚中医,ex:来自中国很厉害的中医...居家/在神庙/奇怪地点看诊、做治疗...墙上很多但是没听过/不受认可的文凭...最最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,居然可以每个人不同病证却都拿同一种药,Impressive! 虽然不管合不合格,有效最重要,对吗?!偏偏很多时候,“假医师”为了Impress你,也可能无所不用其极,结果“中药吃了肝肾损害”、“中医害死人”、“中医治疗没效果”。然后合格的中医者们(包括我),就无奈得为这些舆论买单,并用更多时间、力气为大家解惑。 怎么分辨?!看口碑、看文凭、看评论,都很难,毕竟现在是什么都可以造假的时代,但这些是“作证”,可供参考。口碑,一般都是经亲朋戚友介绍,尽量多询问不同层面、病情的人;文凭,以合格的大学文凭所颁发的文凭为主、现还可以卫生部传统与辅助医学部所颁发的文凭准;评论,尽量查看该医师是否有正规、完整的网页与介绍,而不是寥寥数字的字面形容,并查看其以往执业史。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“老医师”最有经验最佳,而摒弃“年轻医师”,这让悻悻学子执业后心拔凉拔凉的,哈哈哈哈哈哈。虽然,经验是需要时间累积,故而越老越丰富,但医学其实也很重视新颖知识,这就是“年轻医师”的优势!尤其中国中医学府,注重中西医结合知识教学,并以现代方法,更进一步了解中医。就比如学中医的我,还需要上解剖课、进手术室呢!X-ray、CT、MRI、Medical Report等,都是现在常用检查方法;西医对病情的理解与诊断,也可以成为中医的辩证、医治论据。